《闯关东》中,朱开山和三个儿子各有成就。朱开山智勇双全,在困难面前能屈能伸,没有他,就没有朱家安稳富裕的未来。大儿子朱传文烧得一手好菜,将山东菜馆经营得十分红火。朱传武为了国家利益,身先士卒。朱传杰懂生意,开煤矿,也是朱家做生意的一把好手。
朱家的男人,各有千秋。但朱家的女人在智慧和谋略上,也不输男人。传文他娘勤劳能干,那文聪明有格局,秀儿单纯又痴情,玉书活泼可爱。按理说,朱家的三个儿媳妇都不错。不过在我看来,夏玉书虽然聪明伶俐,性格活泼,却让人喜爱不起来。
1.聪明伶俐,却用不到关键的地方。
夏玉书的父亲是做生意的,家里条件不错,算是大家闺秀。玉书小时候,夏掌柜外出经商,回到家后发现家里人都被日本人杀光了,只有玉书拿着母亲给她的银两躲了起来。
夏掌柜找到玉书,父女俩抱头痛哭。虽然夏玉书再也没有母亲疼爱,但夏掌柜从未让玉书缺少过温暖。夏掌柜带着玉书投奔元宝镇的父亲,父亲老了,夏掌柜便接走了父亲的生意,让玉书得以在家境依旧良好的环境下长大。
家里的生意传男不传女,夏掌柜把经商的经验,都传授给了朱开山的小儿子朱传杰,希望他百年后,传杰能继承家里的财产,继续经商。
玉书虽然不懂生意上的事,但为人聪明伶俐。只不过她的聪明伶俐,用不到关键的地方。
夏掌柜为了试探传杰和传武是否拾金不昧,能在利益面前守住本心,故意在院子里撒几个铜钱。传武捡到钱后装进了自己腰包,这事被传杰看到后,传杰逼着传武把钱拿出来,传武不肯,传杰就跑到夏掌柜那里告状。
玉书认为传武是传杰的亲哥哥,他看到哥哥捡到钱,不帮忙隐瞒就算了,还揭发他,太不地道。玉书打心眼里瞧不起传杰的做法,认为传杰是为了在夏掌柜面前显摆自己的正义感,便和传武想个个法子,故意猛灌传杰水喝,传武还在厕所里搭个红布条子,让传杰以为厕所有人,后来传杰憋不住尿裤子,还患下了尿床的毛病。
夏掌柜知道此事后,批评玉书这么做不对,传武做错了事,传杰帮传武隐瞒,才是真的害他,玉书这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。
玉书是非观不正,还表现在传武的婚事上。夏掌柜很宠爱玉书,她长大后当了老师,想买一架琴教孩子音乐,夏掌柜便托人从外地买回来送给她。只要是她想要的,夏掌柜都会想尽办法办到。玉书从小过得无忧无虑,再加上教书时思想跟着新时代走,所以思维很新潮。
朱开山撮合传武和秀儿时,传武极力反对。家里人都认为秀儿是正经人家的闺女,会过日子,又一心一意对他,他凭什么拿人家当臭狗屎?
传文也对传武说:传武,你能不能懂点事?这门亲事多好啊,你想想咱家现在这日子过得多难,万一粮食绝收了,明年怎么办?爹娘把你拉扯这么大容易吗?你为爹娘想想,你不能这么没良心啊!
传武冷笑:你看好她是吗?你看好她你怎么不娶?
玉书和传杰在院外听到两人的争吵后,玉书对传文说道:大哥,照理说你们家的事我不该插嘴。但路不平有人踩,老人糊涂,咱可不能糊涂啊。有了初一就有十五,老人能给传武包办,就能给你包办。你觉得秀儿喜欢传武,就应该娶了传武。那你喜欢秀儿,为什么不娶了秀儿?
虽然秀儿这番话说得在理,但这些话对传文说,就算说服了传文也毫无意义。因为真正应该说服的人,是朱开山夫妻俩。
玉书和传文争执半天,朱开山夫妻俩一句也没听清楚他们说的是什么,他们只知道玉书口齿伶俐,以后嫁过来,也不是善茬。
朱开山夫妻俩思想传统,他们认为孩子的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但时代不同了,现在已经不实兴包办婚姻。如果玉书能把这些话说给朱开山听,以她的口才,只要将朱开山夫妻俩怼得无话可说,就算他们表面上不服气,事后也会仔细琢磨玉书的话。
所以很多人为玉书对传文说的这段话鼓掌时,我并不认同她的做法。她是老师,语言功力了得。传武嘴巴笨,不会表达。如果玉书真的替传武打抱不平,向朱开山夫妻俩有理有据地叙述自己的观点,也许就不会有传武和鲜儿私奔、秀儿守身如玉十几年的悲剧了。
2.看似孝顺,实则不然。
夏掌柜只有玉书一个女儿,玉书就是他的心头肉。玉书的母亲去世后,他为了让玉书健康快乐地长大,从未动过续弦的念头。后来玉书和传杰定了亲,夏掌柜年纪也大了,身边需要人照顾,才动了这个念头。
巧云长得漂亮,人也算贤惠。她是从山东来到元宝镇投奔亲戚的,可惜亲戚不在了,她没地方去,夏掌柜觉得这是两人的缘分,所以把他留下了。
夏掌柜以为玉书会反对,没想到玉书立刻同意。她笑着对夏掌柜说:爹,我知道您是想续弦。您年纪大了,身边需要人照顾。我听你的,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!
玉书欣然接受父亲的娶妻,让夏掌柜颇为动容。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,如今玉书这么体谅他,他甚感欣慰。
玉书表面上对夏掌柜很上孝顺,比如从不惹他生气,从未做过让他头疼的事,让他丢了面子。长大后,她也尽力挣钱养活自己,不让夏掌柜操心。夏掌柜要娶妻,她会真心实意帮忙操办婚事。
但玉书对夏掌柜的深度关心不够。夏掌柜上了年纪后,人变得自负和自大。他听从别人的忽悠,用全部身家进了一大批松茸。松茸价格高,也不好存放,传杰劝他别做风险太大的买卖。
夏掌柜认为自己精明了半辈子,不会在这件事上栽跟头,便听不进传杰的劝告。后来,传杰带着夏掌柜进的药材送到外地的高档饭店,发现人家早就进了货,夏掌柜的松茸,全都砸手里了。
夏掌柜得知这件事后,一下子病倒了。为了缓解心里的苦闷,他抽上了大烟。巧云劝他别再吸了,万一上瘾了不好戒掉。夏掌柜不屑地说:我以前吃喝嫖赌什么没干过?不是说戒就戒掉了吗?我还害怕这点东西。
夏掌柜没想到,他烟瘾越来越大,为了吸大烟,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财。为了阻止他一错再错。传杰只能将他绑在床上。
玉书哭着质问巧云:你是怎么照顾我爹的,你为什么不阻止他?
巧云无奈地说:我哪能管得住他啊。
夏掌柜吸大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。玉书直到家里钱财散尽,巧云也准备离开,才知道夏掌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。玉书还没和传杰成亲,她除了教书外,还有大把的时间挥霍。如果她能对父亲的事情上点心,多和巧云姨聊天,询问父亲的情况,及时夏掌柜,一切都来得及。
后来夏掌柜上了瘾,对方以玉书的婚事要挟他,只要他同意让玉书做小,对方就解决他想吸烟的问题。夏掌柜宁愿死,也不肯耽误女儿的幸福。由此可见,玉书在夏掌柜心里的位置很重要。虽然夏掌柜不听巧云的劝告,但玉书是他的亲闺女,只要她下定决心帮夏掌柜戒烟,夏掌柜一定会配合的。
可惜玉书错过了拯救夏掌柜的时机,玉书看似聪明伶俐,心地孝顺,但她的好都是可有可无的小聪明,他在大事上完全没有主见,不懂得如何去关心人。她享受惯了夏掌柜对她的呵护和照顾,忘了将夏掌柜对她的好,推己及人,对身边的人多点关心。
3.做事没主见,缺乏情商。
传武离家出走多年,再次回家后,他知道秀儿为他守身如玉十几年,内心没有丝毫的感动。他心里放不下鲜儿,让他和不爱的女人在一起,以前他接受不了,以后也接受不了。
那文看不下去,对秀儿说:你一个女人,竟然没让一个大活人对你动心,你还是女人吗?
秀儿觉得自己被侮辱,气得跑到婆婆房里嚎啕大哭。婆婆为了避免那文再次伤秀儿的心,便让她假装怀孕。那文看出秀儿是装的,为了试探她,故意让她干苦力。
玉书劝那文别这么对秀儿,那文说,她这么做就是想试探秀儿是否真的怀孕,按月份来算,秀儿的肚子显怀了,应该是身子变得笨重的时候,怎么干起活来还这么风风火火,丝毫不担心碰到肚子的孩子呢?
玉书点点头,很认同那文的说法。婆婆知道这件事瞒不过去,便让秀儿假装流产,让那文和玉书伺候她一个月。后来那文偷听墙根,才知道秀儿压根就没怀孕。
婆婆对那文说:我知道你们说我偏心秀儿,可秀儿不比你们,你们有人疼有人爱,秀儿呢?你们以后别再欺负秀儿,尤其是你,老大媳妇。
玉书见状,急忙说道:是啊大嫂,你以后别再欺负秀儿了。
那文气得嘟着嘴,哑巴吃黄连,有苦难言。当初她试探秀儿是否怀孕时,玉书从未说过反对的话。如今反倒都成了她一个人的错,好人都让玉书做了。
玉书在矛盾面前,不像那文一样懂得用高情商来化解。她就像一颗墙头草,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,没有自己的想法。比如朱传杰想开煤矿,手里缺少银子。家里人都不知道怎么办,只有那文提出抵押家里的饭馆,支持传杰搞事业。
朱开山知道后,大发雷霆,要将传杰和玉书赶出家门。两人搬出去住后,传杰为了矿上的事急得病倒了,高烧不退。她找到那文,问她怎么办?那文才知道,她竟然没有给传杰请医生。
朱传文无论是在家里种地时管理长工,还是在饭馆经营生意,那文都会帮传文分担,为他出谋划策。玉书和传杰结婚后,把所有心思放在教书上,从未关心过传杰生意上的事,也没办法替他分忧解难,哪怕是和他聊聊天,听他发发牢骚也好。
传杰病倒了,她就乱了阵脚。如果家里真的出了大事,她只会第一时间不知所措。传杰是人才,但玉书处理事情的能力和情商,配不上传杰。
秀儿痴心于传武,传武写信回家,秀儿兴奋地把信拿给玉书,让她读给自己听。玉书按照信的内容一字一句地读。信上只写了一句关于秀儿的话,秀儿失落地问:他没说别的吗?
玉书点点头,不再说话。玉书看似为人正直,却不懂得察言观色。如果她能看懂秀儿脸上的失落,编几句话哄秀儿开心,秀儿就不会这么难过的。虽然这样做是撒谎,但与人相处,偶尔也需要善意的谎言。
玉书做事太不成熟,她以为自己知无不言,就是率真,却不知这样做是情商低的表现。懂得察言观色,用委婉的方式说话,也是一种练达。
玉书除了不善解人意,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,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欠考虑,不懂得人情世故。朱开山做梦,梦到父母让他回家看看,家里的坟头塌了。那文支持朱开山的提议,老家的坟头是朱家人的根,如果真的塌了,对家里人也不好。
玉书却说:梦是冤枉的达成,梦里的事不能说明什么。日有所思夜有所梦,爹只是想父母了而已。
虽然玉书的说法很符合年轻人对这件事的理解,但缺乏人情味。朱开山骨子里是封建又传统的人,他们希望自己老了以后落叶归根。他做梦梦到父母,不止是想父母了,还因为心里对父母有亏欠,想回家看看。哪怕只是为爹娘烧点纸钱,心里也好受些。
玉书不懂得朱开山对家乡的情怀。她虽然思想开明,但在那个年代,她活得不够接地气,不懂得像那文那样,用同理心待人。
更让我愤怒的是,玉书得知秀儿和一郎相好时,选择帮着秀儿隐瞒这件事。后来那文发现了秀儿和一郎的事,劝秀儿及时回头。秀儿可以为了爱情奋不顾身,却忽略了别人的吐沫星子能将她淹死。她以后被人损得抬不起头来怎么办?
玉书理直气壮地说:传武不爱她,她有权利爱别人。就算被人唾弃,她至少爱过,也值了。
玉书没考虑到,秀儿还年轻,在那个年代,和玉书想法一样开明的人少之又少。秀儿在哈尔滨立足后,能一辈子忍受着被人戳脊梁骨的痛苦吗?玉书的说法没错,但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环境和秀儿的名声。
在她看来,爱情就是相爱就在一起,不爱就分开。却不知道秀儿和传武没有离婚,她可以理解秀儿为了爱情一腔孤勇,别人只会骂秀儿不守妇道。如果不是那文提前知道这件事,愿意为了秀儿说服传武和离,让秀儿光明正大的和一郎在一起,秀儿和一郎的结局,只会是另一番模样。
玉书就像有钱人家的公主,活得不接地气,做事太理想化,没有大局观,也不会考虑现实问题。她从小被父亲宠爱着长大,婚后又有朱家人替她遮风挡雨。她过得太安逸,以为世界非黑即白,思想太过天真。
虽然玉书的做法,我很难苟同,不过她能这样简单快乐、随心所欲地活一辈子,也算幸福。人情世故很费心劳神,玉书能一辈子活成少女的心态,也算圆满了。
